2017年10月,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聯合公布了新的飼料衛生標準 (GB 13078-2017),并將于2018年5月1日開始實施。新標準根據動物養殖實際情況,關于霉菌毒素部分要求更加嚴格、覆蓋范圍更廣。
國家相關部門關于霉菌毒素的限量標準先后由《飼料衛生標準》(GB 13078-2001)、 《飼料衛生標準 飼料中赭曲霉毒素A和玉米赤霉烯酮的允許量》(GB13048.2-2006)、《配合飼料中T-2毒素的允許量》(GB 21693-2008)等3個標準公布,涉及黃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A、玉米赤霉烯酮、嘔吐毒素、T-2毒素等5種毒素
原標準詳細規定了黃曲霉毒素在飼料原料和產品上的限值,粗略規定了其他4種毒素在飼料原料或產品上的限值。
圖1 霉菌毒素產生過程
新發布的《飼料衛生標準》(GB 13078-2017)關于霉菌毒素部分新增了伏馬毒素,完善了除黃曲霉毒素以外的赭曲霉毒素A、玉米赤霉烯酮、嘔吐毒素、T-2毒素、伏馬毒素在飼料原料和產品上的限量值,規定了不同畜禽不同生理階段的毒素限量值。
新標準更加嚴格,體現了國家和養殖行業對飼料中霉菌毒素危害認識深刻性和迫切希望降低霉菌毒素對畜禽養殖造成危害的心情。
表 新舊標準對飼料中霉菌毒素的限量要求
目前飼料原料霉菌毒素水平較高,尤其是黃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毒素和嘔吐毒素。
仔細研究可以發現,對于飼料加工企業來說,為了使飼料產品中各霉菌毒素限值達標,飼料企業將在原料種類選擇上將更加慎重。盡管玉米、小麥等副產品體積大、價格較低,但因為霉菌毒素含量高、難控將逐漸減少或不用,飼料產品尤其是配合飼料價格上漲將毋庸置疑。
使用自配料的養殖場,盡管新《飼料衛生標準》更加明確要求多種原料中霉菌毒素限值,如果按照規定的限值采購原料,但由于配合飼料的限值要明顯低于單個原料,最終自配料很難不超標,使采食自配料畜禽始終處于持續危險水平的霉菌毒素污染下。
圖2 霉菌毒素致病過程
飼料及養殖業在使用飼料及原料時,應注意關注霉菌毒素情況,做好霉菌毒素的防控工作,并根據實際情況合理添加霉菌毒素生物降解劑,更加安全、高效去除飼料及原料中的霉菌毒素,維護動物健康,提高經濟效益。
|